微小但更實用的焦段變化
針對 iPhone 14 Pro 相對於前代的差異之處,還包括了廣角與超廣角鏡頭等效焦段的差異。
兩者蠻妙的,廣角是 iPhone 14 Pro 更廣來到等效 24mm(前代為 26mm);後者超廣角則是從等效 13mm 退步到與型號相符的等效 14mm。
光圈則是都有一點點的退步(F1.5 > F1.78 與 F1.8 > F2.2)。
上下圖為同距離 iPhone 14 Pro(上圖)與 iPhone 13 Pro(下圖)的等效 24mm 與 26mm 鏡頭的廣度差異。
廣角範圍的部分,其實在拍對照圖的時候會覺得 24mm vs 26mm 帳面上看起來還好,但實拍會覺得誒… 真的有廣到;但超廣角的 1mm 差距「感覺」倒是沒有太深刻的廣度差異感。
光圈值的部分,蘋果對應以更大感光元件來補償了廣角與超廣角鏡頭在這方面的退步。
在拍攝體驗上,蠻多場景會以更高感度來對應提供更高的快門速度。
就之前的眾多評測所提出的結論,大多指向 Apple 應該是希望提供手機使用者更高的拍攝成功率。
在這樣的前提下,iPhone 基本上變成要到很暗的環境下才會主動啟動長秒數曝光的夜間拍攝功能 – 或者手動啟動(會需要一些操作的時間)。
這樣的方向雖然對於希望盡可能壓低 ISO 獲得更好畫質的人可能不會太喜歡。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一般拍攝 12MP 照片時,iPhone 14 Pro 系列拍攝節奏的確更為明快。
甚至,在很多低光拍攝場景下,iPhone 14 Pro 都得要特地以側滑選單打開夜間模式才能開啟這樣的拍攝模式。
所以如果你比較喜歡夜間模式的口味的話,在 iPhone 14 Pro 可能就得要常常要多幾個步驟手動開啟此長曝光的夜間拍攝模式了。
上圖為 iPhone 14 Pro 正常拍攝模式;下圖為刻意在此場景開啟夜間模式拍攝的照片 – 會看到明顯的畫面處理痕跡的差異。
既然說到「12MP」,那肯定就要談到這次 iPhone 14 Pro 可能是蘋果有史以來反應最慢(按了要轉圈圈等待),但同時也是(蘋果)有史以來最高畫素 48MP 的 ProRAW 的畫質表現。
為了簡單掌握 48MP 也就是 8064 x 6048 解析度感光元件的能耐,我們直接裁切這張照片重新構圖看看:
可以看到,即便是直接裁切之下,iPhone 14 Pro 所拍攝的照片也能擁有相當豐富的銳利度細節(1000px 圖片點我開啟):
再進一步針對畫面做 100% 的裁切則是這樣的概念 – 還是很銳利啊…(1000px 圖片點我):
必須說,這個低光時還是會「很蘋果體驗」的切回 12MP 四合一畫素模式的新版 ProRAW。在亮度充足的環境下畫質的確是沒話講。
個人甚至會覺得,應付筆者工作甚至是產品拍攝時(其實這次的 iPhone 14 Plus 開箱就是用 14 Pro 拍的),真的可以用 1x 鏡以 48MP 拍到底再回家裁切重新構圖使用都行(反正低光會自動調整回 12MP)。
不過既然都把高畫質拿來標榜了。
就實拍來說會覺得 iPhone 14 Pro 的 1x 廣角鏡頭在邊角畫質好像就有點跟不上 48MP(畢竟手機鏡組還是有尺寸考量吧?)。
所以真的要追求全面畫質都好的話,個人會推薦稍稍數位變焦一點點來構圖。
雖然畫素會不到 48MP,但應該可以比較保證中央到邊緣的畫質的衰減不要太過明顯。
更能應付希望追求更高行動攝影畫質的專業人士的需要。
我們以這張 48MP 的 ProRAW 為例,如果覺得邊緣的畫質並不符合預期的話:
其實甚至你對 48MP 的照片直接進行橫向重新構圖也可以:
重新構圖之後的效果就像這樣,還是很夠用(其實橫向 4:3 也有 6,037 x 4,528,應該是真的蠻夠用的啦…):
iPhone 14 Pro 與前代相比在光圈變小與感光元件加大的互補下,特別是在廣角鏡頭的部分,真實散景的效果程度也有變好。
但也同時帶來了近拍更遠的副作用 – 關於近拍的體驗我們先前的測試有提過,至少 Pro 相機系統還有超廣角可以當微距鏡來應付近拍需要,這次也能用更高品質的 2x 鏡來拉近拍攝,彈性真的相對以往要更高些。
在微距拍攝時,由於需要一定程度裁切使用超廣角鏡的畫面,因此銳利度也會更為要求。
iPhone 14 Pro 這次等效 14mm 的 0.5x 超廣角鏡也升級到 1.4 微米的畫素尺寸。
這樣的進步方向也與等效 24mm 的主鏡頭類似,但在需要裁切的微距鏡用途時,畫質差異倒是並沒有太大。
簡單的講,如果你跟筆者一樣還是覺得用 Apple 原廠相機應用拍攝感覺比較順手的話。
在這次的 iPhone 14 Pro 攝影系統也許不會感覺到有太高的畫質升級 – 但應該會覺得影像銳化比較自然(可歸功於光像引擎)。
至於拍攝的成功率與流暢度提升應該就會覺得非常有感。
光是不用在低光環境下一直盯著預覽畫面猜測到底有沒有切換到望遠鏡頭這點。
個人覺得對於喜歡以偏長焦段來以 iPhone 拍照的人來說,這次 iPhone 14 Pro 的數位等效 48mm 的小望遠鏡頭,真的會是最吸引我購入升級的重點。
甚至,還能對應場景選擇是否要切換到 1.9x 以下來加強低光雜訊表現。
彷彿是將無反相機的「高感度」與「高畫質」機身一手掌握的感覺(雖然錄影的時候雜訊差異比較明顯啦)。
喔對了,其實 iPhone 一直以來在錄影方面的表現都算是行動裝置的高標 – 特別在近代加入了具備更好色彩階調表現的 ProRes 格式之後(容量怪獸啊!),很多專業使用者都用得蠻開心的。
加上我們在 iPhone 14 Pro Max 的搶先開箱就已經測試過了動作模式的穩定效果(還有進階穩定模式),更是讓 iPhone 能應付的動態錄影題材更為多元。
在這次借機的測試期間,我們也嘗試以升級到最高 4K 畫質的電影級拍攝 iPhone 14 Plus 的開箱影片。
倒是確實的感受到,這項功能升級到更高畫質後,不僅對於輕度裁切改變視角友善更多。
搭配適度的光圈值設定(我都設定在 F8 左右),搭配打光拍攝起來的效果其實真的相當自然且足夠銳利,畫質方面自己是覺得相當滿意啦(口條就還要檢討自己了,大家多體諒 QQ)。
對於這次的 4K 電影級畫質提升,個人覺得也是非常值得大家考慮升級 iPhone 14 系列來獲得乍看之下很像專業相機拍出來的高畫質與淺景深效果 – 底下就嵌入給大家參考看看開箱的錄影效果好了。
其餘不見得能算在拍攝體驗的部分,個人覺得 iPhone 13 更新系統之後就可以支援的橫向 Face ID 解鎖,特別是在拍照拍影片的時候不用再把手機立直,就能啟動圖片編輯或是觀看圖片真的十分方便。
自拍鏡頭不僅有了自動對焦,規格也變得更為可用。
結語
更長時間體驗 iPhone 14 Pro 相機系統之後,會覺得這波 Apple 針對旗艦攝影系統的升級,不僅透過更高畫素感光元件開啟了更高解析度的拍攝可能性。
更沒有忘了利用更大的感光元件針對原有的拍攝體驗進行升級 – 快速且畫質穩定的「虛擬」2x 望遠鏡頭、可自動對焦的自拍鏡頭、更低失敗率的低光拍攝還有更穩定的運動模式穩定效果都給人可以更隨心所欲,不太會被打斷的自由拍攝感受。
今年的體驗比較令自己感到意外的,其實是光像引擎效果的部分。
原本還以為是針對低光拍攝所帶來的增進。
想不到在放大後觀看的細節方面,有了更有利於後續裁切使用的有感細節提升,而且是全系列鏡頭全面都能獲得這樣的加強效果。
個人覺得算是 iPhone 這代有點被低估的影像科技增進。
雖說拍攝 48MP 的 ProRAW 的轉圈圈延遲狀況,還有望遠鏡頭還未更新的遺憾,可能要等到未來效能更好的次世代 iPhone(Ultra?)才有機會改進(也期待 2 倍鏡的電影級模式)。
但 iPhone 14 Pro Max 所具備的更輕快節奏拍攝,其實也已經相當適合多數人甚至是最求比以往 iPhone 要更高拍攝解析度的拍攝需求了。
資料來源:https://www.kocpc.com.tw/archives/466549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
歡迎光臨 愛心快遞 (http://mail.we-love.org.tw/) | Powered by Discuz! X1 |